管理员登录 |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搜索 | 用户 | 帮助 | 收藏 | 论坛首页
论坛首页 > 合顺堂中医健康频道 > 中医教育今昔--中医药文化
作者
   中医教育今昔--中医药文化
合顺堂
头衔:爱心骑士
来自:
发帖:236
注册:2009年4月
发表于: 2009/08/25 10:34:38  查看作者档案  给作者发送电子邮件  访问作者主页  查看IP地址  QQ号码:   MSN号码:       编辑修改 删除主题 引用回复


中医教育今昔

中医 老中医 北京中医 中医门诊 合顺堂中医 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电话010-65035039

  祖国医学有数千年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年代里,中医学术经验能够延续不绝,并不断有所发展,医学教育是起了主要作用的。师授家传是我国古代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即使在唐宋学校式医学教育机构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仍居主导地位。

  早在上古时代,就有黄帝与岐伯、雷公围绕医学进行问答的传说,这在《内经》一书中有不少记载,从中可了解古代医学传授的某些侧面。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扁鹊指导弟子子阳、子豹施行针灸、药熨等术治疗虢太子厥的记载,借此可略见当时弟子随师临证的情形,这说明自古以来医学教育就十分注重在实践中进行。

  带徒式中医教育不但是由我国长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古代个体行医为主的特点所决定,而且还与中医学具有技艺的某些特征有关。中医历来属“方技”的范畴,其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特别是名医一些绝招,有时较难言传,常须反复实践,悉心体验才能有所领悟。这特征决定了中医师徒相授的方式,即使在今天,仍不能完全被现代学校教育所替代。

  历代许多著名医学家,都是通过家传、师授或两者结合的方式,掌握了医学理论和诊疗技能。汉时楼护,北齐徐之才,宋人陈自明,元代危亦林,明代李时珍,清朝王士雄等名医,都从继承家学开始,逐渐蜚声医坛。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年轻时曾拜长桑君为师,因得其“怀中药”和“禁方书”之传,遂医名大著。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而又青胜于蓝,被后世尊为“医圣”。清代名医叶天士,三世业医,但他不满足家学,在10年内又先后拜师17人,成为医林佳话。个别传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在长期密切接触和耳漏目染的环境中,体验把握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值得现代医学教育借鉴。当然,这种方式也有短处,因为老师的知识难免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若学生只知恪守师授家传之经验,常会使思想僵化,妨碍医学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与发展。

  据《唐六典》记载,晋代已有正式的医学教育。南北朝期间开始设置“医学”,并设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职。隋代“太医署”是医学教育的专门机构,署内分医、药两部。医部又分医、按摩、咒禁三科,各有博士、助教两人教授学生。药部设置药园师、主药、药监等,从事药学教学。公元624年,唐承隋制设立“太医署”,这是我国第一所由国家主办的,制度较健全,分科和分工明确的医科学校。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员组成,包括学生在内,总共有350人左右。其下分医学和药学两大部。医学部之下又设医、针、按摩、咒禁四科。医科是四科中最大的一科,内设体疗(相当内科)、疮肿(相当外科)、少小(相当儿科)、耳目口齿(相当五官科)、角法(相当某些外治法)五个专业。各科学生的教学程序,均按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实践依次进行。药学部除行政人员外,又设主药8人,药童24人,管理药学有关业务。另辟3顷良田为药园,由药园师、药园生栽培种植药材,并供医部各科学生辨识药性之用。

  唐太医署每月、季、年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毕业考试则主要以实际疗效来评定优劣。凡理论及实际治疗能力兼优者,可提前毕业,并及时任用;对连续两年都考不及格的,则令其退学。从公元629年起,许多州相继设立了地方性的医学校。这种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教育体系,虽为以后各朝所仿制,但大都流于形式,实际所起作用不大。

  宋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采纳了有识之士关于振兴医学的建议,恢复并发展了唐末及五代以来一度中断的医学教育。王安石变法后,政府成立了中央医科学校——“太医局”。祟宁年间,太医局改由主管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国子监”管辖,医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学生待遇也一概“仿太学立法”,这标志了宋代医学教育已从政府的医疗机构中分离出来,而纳入了国家的官学系统。医学校社会地位的提高,吸引了不少儒生学医。随着宋代以后“儒医”的迅速增多,大大促进了中医理论和学术的发展。

  宋代医学教育实行“三舍法”,即依学习成绩,先“外舍”再“内舍”然后进入“上舍”的分级教育法。科目分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风、眼、产、针灸、疮肿兼折疡、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等九科。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来培养人才,是宋代医学教育的突出成就。当时规定,只有同时通过医学理论和实际治病能力的考核,才能升级或毕业。医学理论考试的内容分墨义(基础理论)、脉义(脉学)、大义(脏腑及天人相应等学说)、论方(阐述组方用药法度)、假令(病案分析)、运气(五运六气)六类。实际治病能力的考核以十分率来评定:痊愈率不到7/10的,要降级;不及一半,就要被除名。

  宋代医学教育在教学法研究和形象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也值得秉笔一书。庆历年间,医家何希彭编纂了《太平圣惠方》这部方剂巨著的节录精选本——《圣惠选方》作为教学用书,体现了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对保证教学质量和普及医药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宋仁宗时,王惟一主持设计铸造的“针灸铜人”,既是直观的教学模型,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考试工具。这种形象化教学手段,至今仍被针灸教学所采用。元代设医学选举司,负责医学教育的行政事务。各州县设立医学,3年一试,及格者到中央复试,录取后充任医官。明太医院多选取医家子弟进行培训,为期3至5年。

  元明以来,对宋制略作调整,各立医学为13科。其中元之正骨科,明之伤寒科等都是新设的。清减明13科为11科,道光年间又一度取消针灸等科,减并为7科。及至后期,在太医院内设教习厅,分作内、外教习。内教习以太监为学生,外教习是为御医等医官进修而设,其专为帝王服务的性质,更加突出了。

  近代最早的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是温州名医陈虬于1885年创办的。该校不象旧式中医带徒那样仅取原著习诵,而是另编了一套深入浅出、自成体系,包括中医理论和临床各科内容的教材。同时又开办了与教学配套的利济医院,使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进入20世纪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中医学校,如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中医函授学校,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北京国医学院,天津国医函授学校,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等,在培养中医人才和促进中医学术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为现代学校式中医教育奠定了基础。由于这些学校都是私人或团体筹办,无固定经费,加上当时反动政府对中医采取了歧视和迫害政策,使中医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教育事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56年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了中医学院。60年代前后,卫生部多次召开全国中医教材编审会议,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全国统编的现代中医教材。现在,全国中医药队伍已超过50万人,高等中医院校有28所,中等中医药学校45所。自1978年我国高等中医院校创办研究生教育以来,已培养了12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中医药函大、夜大、带徒、自学考试等多种办学形式,也出现了空前繁盛局面,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热潮中,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中医学院已成为外国学生来华学习进修中医的教学基地。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1988——2000年中医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随着这—规划的具体实施,必将使中医药学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为21世纪中医事业的全面振兴和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医,找北京中医中医门诊就到合顺堂中医专家门诊。这里看老中医北京合顺堂中医专家门诊 预约挂号电话010-65035039

特色诊疗:针灸减肥 针灸美容 中医保健 女性不孕症 痤疮 高血压 冠心病 抑郁症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头疼 失眠 疲劳综合症 子宫 肌瘤 乳腺疾病 闭经痛经等月经不调疾病 前列腺疾病 不育 性功能障碍 阳痿早泄 牛皮癣 皮炎 湿疹 座疮 颈腰椎病 肩周炎 网球肘 腰腿 疼痛 骨伤疾病 以上均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应诊。


第1篇


共1页 1
快速回复
用户名 :    密码 :   尚未登录?  尚未注册?  遗忘密码?
 

内容 :

包含我的个性签名      

主题管理: 关闭/取消 | 删除 | 复制 | 移动 | 置顶/取消 | 精华/取消
版权所有合顺堂